• 首页

  • 航天要闻

  • 中国航天

  • 商业航天

  • 载人航天

  • 航天人物

  • 国际航天

  • 深空探测

  • 航天科普

  • 航天军事

  • 航空资讯

  • 空域资讯

无标题文档
浙江航天纳星科技有限公司

“飞天就是我的初心和使命!”——专访航天英雄、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

2003年10月15日,神舟五号飞船搭乘我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一飞冲天。这是我国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,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。

图1:航天英雄、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

上午8时59分50秒。中国酒泉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场。“10、9、8、7......”当发射中心零号指挥员的指令下到倒数第4秒时,首飞航天员杨利伟抬起手臂,微笑着向注视他的人们敬了一个军礼!

一个军礼,一个微笑。在火龙呼啸、山崩地裂的一瞬,面对风险莫测的征天之旅,航天英雄杨利伟把令人难以置信的从容和镇定展现在亿万观众面前。

载人航天是一项高风险和充满挑战的事业。踏上中国人从来没有走过的飞天之路,无疑是用生命去探险。

图2:航天英雄、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

杨利伟回忆道:“首次飞行未知的东西会多一点。我飞行的时候遇到了共振的问题,而且它是低频的,低频共振对人体内脏是有影响的。我们人对十赫兹以下的低频是敏感的,当时恰恰就遇到了一个低频振动,又叠加到一个过载的峰值上,所以我当时在上面真的感觉‘要过去了’”。杨利伟说:“回来之后我和工程科研人员反映了这一段经历。到后来我们的飞船拉回北京,把里面的数据提出来之后,就有一段和我说的时间完全吻合。这个时候我们就进行了攻关,大概历时一年多,基本上把这个问题解决了,到神舟七号的时候就一点也没有。它不是说振动没有了,是把这个振动频率挪开了。”

第一次飞行中有很多事情是意想不到的。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六号,单从技术方面来讲,各方改进就有180多项。载人航天工程就是这样逐步发展和完善的。

10月16日,在环绕地球14圈,飞行21小时23分后,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,距离理论着陆点不到5公里。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。

图3:航天英雄、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在太空展示五星红旗和联合国旗帜

“我为祖国感到骄傲!”这是杨利伟返回出舱后的第一句话。杨利伟说,“那是我生命中最伟大的一天,更是祖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,是祖国和人民用智慧的双手将我托举上天。”

神舟五号飞天的2003年可以说是世界航天界的灾难之年。2月,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时发生爆炸,7名航天员遇难;8月,巴西运载火箭在发射场爆炸,星箭无存,21人丧生。“神舟五号任务的成功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,为世界载人航天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!我们向世界证明了,上太空,中国人可以!”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探索浩瀚宇宙,发展航天事业,建设航天强国,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。

从2003年执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到现在已经16年,杨利伟亲身参与并见证了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、第二步的胜利完成。现在,工程已经全面进入空间站时代。而他自身也从执行任务的航天员走到参与工程总体管理的岗位上。

“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成就映射了国家发展的强盛,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并不仅仅是国家的重点工程,更是全人类探索太空的共同事业,这是我们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。”杨利伟说。载人航天工程作为国家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前景广阔,飞天之旅任重道远。“现阶段,载人登月的前期论证以及关键技术攻关也已经展开,将来我们的航天员也会踏上地外星体,这是令人欢欣鼓舞的!”

16年来,杨利伟说自己对于航天事业越来越热爱。他积极投身到社会各界的科普及公益活动中,想通过自己的工作及经历,激发全社会热爱航天、崇尚科学,在大家心中埋下一颗颗科学的种子,为他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。“我希望更多人加入航天的队伍,造就更多的航天员!”

图4:杨利伟担任科普中国形象大使

至今,杨利伟每周都按时参加训练,也会定期接受考核。“不忘初心、积极求飞,飞天就是我的初心和使命!选择了这份事业就意味着责任。我和所有的航天员一样,随时准备接受祖国的挑选。”

当被问起下一步想去哪儿时,杨利伟坚定地回答道:“去月球!”(张文科、杨璐茜)


换一张
发表

全部评论()

2019-10-29

分享到: 0

最新推荐

  • 2020-12-18 【圆满成功,表现完美】嫦娥五号怀揣月壤回来了!
  • 2020-12-02 嫦娥五号成功落月,将工作两天,钻2米取土
  • 2020-11-30 海南加快布局发展航天深海高科技产业
  • 2020-11-30 聚焦嫦娥四号研发团队:在中国航天史写下“人类首次”
  • 2020-11-30 嫦娥五号成功升空,多国航天人士发出祝贺,可美国却“阴阳怪气”

热点新闻

  • 2018-01-23 中国—东盟信息港:为区域合作插上“数字”翅膀
  • 2018-01-29 老星公司:借“老挝一号”卫星 搭“天基丝绸之路”
  • 2018-01-29 老挝天眼公司携中国北斗助力“一带一路”中老合作
  • 2018-06-26 长征二号丙(CZ-2C)
  • 2018-06-26 长征二号丁(CZ-2D)
  • 关于我们

  • 联系我们

  • 广告服务

  • 诚聘英才

  • 网站声明

  • 供稿服务

中 国 航 天 新 闻 网 版 权 所 有,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

Copyright © 2018   http://www.spacenews.com.cn    All rights reserved.

供稿: news@spacenews.com.cn     合作: ad@spacenews.com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