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页

  • 航天要闻

  • 中国航天

  • 商业航天

  • 载人航天

  • 航天人物

  • 国际航天

  • 深空探测

  • 航天科普

  • 航天军事

  • 航空资讯

  • 空域资讯

无标题文档
浙江航天纳星科技有限公司

神舟六号


  2005年10月12日至16日,我国航天员费俊龙,聂海胜乘坐“神舟”六号载人飞船,在太空绕地球运行76圈,历时4天19小时33分,实现了多人多天飞行并安全返回主着陆场。轨道舱留轨运行了707天,开展了大量的科学实验,为长寿命空间飞行器的研制积累了经验。

 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与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外形上没有差别,仍为推进舱、返回舱、轨道舱的三舱结构,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,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。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航天员的飞船,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“多人多天”任务的载人飞船。

  飞船上新增加了40余台设备和6个软件,使飞船的设备达到600余台,软件82个,元器件10万余件,做出了4个方面110项技术改进。

  围绕两人多天任务的改进:食品柜得到真正使用,通过水箱和单独的软包装两种方式准备了航天员用水。扩大了冷凝水箱,把所有裸露管线都贴上了吸水材料,确保飞船湿度控制在80%以下。

  在轨道舱功能使用方面做了改进,放置了食品加热装置和餐具等。轨道舱中挂有一个睡袋,供两名航天员轮流休息用。轨道舱中还有一个专门的清洁用品柜,航天员可以用里面的温巾等物品进行清洁。大小便收集装置这次也是首次使用。

  在提高航天员安全性方面也做了改进,对航天员的坐椅缓冲器进行了重新设计,使返回前坐椅提升后航天员可以看到舷窗外的情况。研制成功了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密闭快速自动检测装置。研制出一种专用抹布,这种布不产生纤维、静电、异味,专门用来清洁舱门。

  此外,还进行了持续性改进,“黑匣子”不仅存储量比原来大了100倍,而且数据的写入和读出速度也提高了10倍以上,体积却不到原来的一半。

换一张
发表

全部评论()

2018-06-27

分享到: 0

最新推荐

  • 2020-12-18 【圆满成功,表现完美】嫦娥五号怀揣月壤回来了!
  • 2020-12-02 嫦娥五号成功落月,将工作两天,钻2米取土
  • 2020-11-30 海南加快布局发展航天深海高科技产业
  • 2020-11-30 聚焦嫦娥四号研发团队:在中国航天史写下“人类首次”
  • 2020-11-30 嫦娥五号成功升空,多国航天人士发出祝贺,可美国却“阴阳怪气”

热点新闻

  • 2018-01-23 中国—东盟信息港:为区域合作插上“数字”翅膀
  • 2018-01-29 老星公司:借“老挝一号”卫星 搭“天基丝绸之路”
  • 2018-01-29 老挝天眼公司携中国北斗助力“一带一路”中老合作
  • 2018-06-26 长征二号丙(CZ-2C)
  • 2018-06-26 长征二号丁(CZ-2D)
  • 关于我们

  • 联系我们

  • 广告服务

  • 诚聘英才

  • 网站声明

  • 供稿服务

中 国 航 天 新 闻 网 版 权 所 有,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

Copyright © 2018   http://www.spacenews.com.cn    All rights reserved.

供稿: news@spacenews.com.cn     合作: ad@spacenews.com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