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   航天人物    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研究员师亚辉:为踏天穹磨“利眼”

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研究员师亚辉:为踏天穹磨“利眼”

创建时间:2021-08-16 16:49


《经济日报》消息,多功能二维相控阵雷达、毫米波目标监视雷达、可变焦宽视场红外相机……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、遥感专业技术带头人师亚辉研究员从事的工作很神秘,也很绕口。其实,这些都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的先进技术。

“我们的核心专业是信息获取、信息通讯,还有关键成分的测量。通俗一点讲,我们做的东西跟人的眼睛差不多,是在卫星上用微波雷达、光学雷达等各种遥感观测手段,获取星球上的岛屿、森林等各种信息。”师亚辉说。

1977年出生于山西农村家庭的师亚辉,2004年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毕业后,就参与到了航天事业中。他中等个头,身材消瘦,体重不足百斤,胡子拉碴,不修边幅,唯有一双眼睛闪闪发亮。

师亚辉是一名沉浸在科研世界的独行者,绰号“老枪”。

当年公司第一个高分辨成像雷达项目在西安阎良做挂飞试验,课题组白天在条件艰苦的室外挂飞,晚上又通宵达旦对数据进行分析。虽然连续奋战了几个通宵,但有个问题始终没能很好地解决,其他人都身心疲惫,而这时的师亚辉却像打了强心针一样依旧坚持工作。

大家调侃说师亚辉就喜欢攻关,遇见问题就兴奋,活像一杆开足火力的冲锋枪,不横扫一切技术障碍誓不罢休,加上那段时间连续熬夜使他更显沧桑,“老枪”外号便由此而来。

“成功的背后,是忘我的付出。”控制技术研究室主任张雪冰回忆,师亚辉曾经7天7夜待在实验室没出去。

那是一年夏天,正值攻克某国家重点项目的关键时期。每天早上,同事们都会在办公室里发现一张打开的行军床,旁边,师亚辉一个人专注地坐在电脑前,办公桌上的塑料袋里装着些充饥的方便食品。几天后,一个细心的同事在超市给师亚辉买了几双袜子,大家才注意到他光脚穿着鞋。在那段日子里,为了确保项目进度不延误,师亚辉吃、住都在办公室,默默奋战。随着盛夏悄然离去,该重点项目攻关也顺利完成。

师亚辉这种坚忍不拔和不服输的精神,让周围人对他信心百倍,团队有了他就安心。

“惧怕一件事物,是因为对它不够熟悉。不断了解和钻研,总能战胜畏惧。我从小性格倔强,不会有想放弃的想法,最多就是多耗费一些时间精力。”师亚辉说,“干完了睡一觉,最长睡过20多个小时。”

师亚辉“混淆”了生活和工作的界限,一直坚守岗位,默默奉献,支撑他的不仅是自豪感与荣誉感,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。

“做航天项目,必须把原理吃透,把需求摸清。航天产品都是定制的,需求指标定好后,必须百分百完成。达不到百分之百,上天就有可能失败。我必须对我做的东西负责,必须对产品参数、操作步骤、注意事项、各环节人选特别清楚。”师亚辉说。

在研制某项重要任务的过程中,项目团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技术难题,事务繁杂且千头万绪,但是又感觉无从下手。师亚辉作为项目负责人,始终冲在最前面,带领大家理清思路,根据团队成员的技术特点分组清理故障树,查原因找问题,圈出重点各个击破,终于赶在时间节点前完成了故障分析,确保了任务的圆满完成。

师亚辉不仅自己在科研方面实力过硬,也注重聚合团队的力量。

他是新时期重点任务数字化多功能二维相控阵雷达的技术负责人,带领年轻的研制团队圆满完成了该项目,综合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,获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发明一等奖。他先后承担完成了毫米波目标监视雷达、可变焦宽视场红外相机、成像雷达实时仿真系统、三维成像雷达、毫米波干涉测量雷达等10多个课题的研究和技术攻关工作,发挥了核心和关键作用。

“航天强国梦,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。”师亚辉笑着说,“爱国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按照任务要求一丝不苟地落实到每项工作,甚至是每一行代码。”


相关资讯

航天头条
商业航天
深空探测
航天人物
航天科普
国际航天

商业航天